美国未来学家、发明家雷•库日韦尔近日预言,2029年人工智能将达到人类智力的水平。 比尔•盖茨也在近日宣称:10年之内,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将不再通过键盘,而是直接使用语言,甚至意念。而“网络操作系统”也将把全世界的电脑连接成一个“超级大脑”。这幅图景,与库日韦尔的预言多么相近!
芯片植入大脑,人类由此获得电脑般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计算机无处不在,被植入家具、衣服、眼镜乃至我们的身体中,从而使各种物什都变得“智能化”;比细菌还小的纳米机器人在我们的血管内工作,甚至会进入我们的大脑……这一切听起来只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即便不是天方夜谭,似乎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发生在遥远的未来。然而,这些却的确并非引自科幻小说,而是出自美国未来学家、发明家雷•库日韦尔(Ray Kurzweil)近日所作的预言,库日韦尔称,这一切并不遥远,在二十年后的2029年就会在我们身边实现。
库日韦尔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不远的将来的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蓝图:纳米智能机器人将从毛细血管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身体,为我们清理体内垃圾、治疗疾病;而另有一种纳米机器人则能够进入我们的大脑,与脑神经元直接发生交互作用,不仅会让我们更加聪明、记忆力惊人,还可以使我们具有用“意念”控制植入了芯片的机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不用语言而与他人实现“心与心的沟通”。电脑的显示器将完全失去意义,每个人的“脑海”中将自然有一个“显示器”。当你想放松一下的时候,则可以自然进入一个完全虚拟现实的梦幻世界,参与真正“身临其境”的超级电子游戏。与此同时,机器人的发展也将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二十年后,机器人将具有同人类一样的思想,甚至情感。人与机器将不再界限分明,人类文明进入人机合一的新时代。
与库日韦尔不谋而合的是,比尔•盖茨也在近日宣称:10年之内,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将不再通过键盘,而是直接使用语言,甚至意念。而“网络操作系统”也将把全世界的电脑连接成一个“超级大脑”。这幅图景,与库日韦尔的预言多么相近!
库日韦尔预言的图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是如此之大,又是如此近在眼前,以至于看到这条消息,无法不令人立刻产生出诸如“机器人进攻人类”、“机器与人产生感情的伦理问题”之类的担忧。于是出现了有如赫胥黎反乌托邦名著《美丽的新世界》般的忧虑:美丽的表象背后,是否反而有更大的隐忧?不过且慢,在进行伦理追问之前,我们还应该进行一个先行检验:未来是否真的会——或者说多大程度上应验库日韦尔的预言?
作为世界上第一台光信号文字识别阅读机的发明人、美国国家技术奖获得者,库日韦尔的预言当然不是无根之木。然而,世界科技发展的真实历史却告诉我们:技术的真实发展趋势,往往与人们预见的可能性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而更深刻的道理则蕴含在这距离之中。
19世纪70年代,正是城市布满高耸云霄的大烟囱、冒着长烟的火车头呼啸驶过旷野的蒸汽动力时代,与此同时,以电报为代表的电子技术也刚刚开始勃兴。在有案可查的当时的报纸上,科学家对未来的预测是以电为动力的“电马”将取代马匹,拖着马车走在20世纪城市的街道上,而天空中则会飞行着冒着长烟的蒸汽飞机……
从今天的角度看,电马和蒸汽飞机近似于笑话,但在当时却实实在在是具有技术实现可能的“未来”。事实上,法国工程师阿代尔曾经于1890年制造出蒸汽飞机并试飞成功,比公认的飞机鼻祖莱特兄弟早了13年,至今法国人还认为阿代尔才是飞机的发明人。但为什么飞机后来发展的实际技术路线却没有采用蒸汽动力呢?原因在于,飞得起来是一回事,真正有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商业应用而言,蒸汽动力的飞机难以解决携带大量燃煤的问题,同时不容易获得比较高的速度。电马虽然没有人真正发明过,但对于习惯了“马拉车”的人们来说,却是一个远比未曾梦见的汽车更“自然而然”的设想,但显然,与汽车相比,电马需要先把发动机的活塞运动转化为马腿走路的运动形式,才能前进,比起汽车轮子来,能量利用效率太低了!
归结起来,一项技术要从可能性变成实际可利用,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必须能够比较简单、低成本地发挥出明显功效,才具有实际利用的可能性。而“技术可实现”这个范围却比实际可利用大得多,但是实现了,只有真正可用,才会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套用《安娜•卡列尼娜》的名言,我们可以说:有用的技术都具有相似的性质,没用的技术各有各的无用之处。
反过来看库日韦尔预言的前景,基本上建立在人们愿意接受在大脑或者日用品里装上计算机硬件的前提之上。问题是:有多少人愿意承受这样做的生理、心理感受及其高昂的价格?
有“未来学之父”之称的阿尔文•托夫勒在其名著《第三次浪潮》中,把人类文明发生跳跃式进步的原因归结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是农业文明的出现,使“人”脱离于兽,建筑、文字、城市等等文明生活方式得以出现并推广;第二次是工业文明使人类进入现代化;第三次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文明带入信息时代。但从中可以看出的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虽然巨大,改变方式却不是跳跃式的,而是“潜移默化”的,也就是说,技术是因为给人类提供了原有生活方式的某种方便而被采用,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生活的,而不是因为技术可以做到一件事,就强行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式。
可以预见,如果出现“第四次浪潮”的话,人工智能将是技术的核心突破所在。但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形式,一定是以为人类带来便利的方式,而非强行扭转人类原来生活轨迹的方式出现。(胡应斗 科技网络公司顾问)